您好,欢迎进入广州创仪欣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一键分享网站到:

1357036278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切向流超滤系统:生物分离与浓缩的高效“分子筛”

切向流超滤系统:生物分离与浓缩的高效“分子筛”

浏览次数:5发布日期:2025-09-12
在现代生物制药、蛋白质工程、疫苗研发、基因治疗及食品科学等领域,如何高效、温和地对大分子溶液进行分离、浓缩、脱盐或缓冲液置换,是工艺开发中的关键挑战。传统的死端过滤(Dead-End Filtration)在处理高浓度或粘稠样品时易发生膜堵塞、通量迅速下降,严重影响效率与回收率。而切向流超滤系统(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TFF),又称交叉流过滤系统,凭借其流体设计和分离性能,已成为生物大分子下游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被誉为生物分离领域的“高效分子筛”。

切向流超滤系统是一种利用半透膜选择性分离溶液中不同大小分子的膜分离技术。其核心原理在于:待处理的液体不是垂直穿过膜表面(如传统过滤),而是以平行方向流经膜面,形成高速剪切流,而部分溶剂和小分子物质在压力驱动下垂直透过膜孔进入渗透侧(Permeate),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病毒颗粒)则被截留并随主流循环,从而实现分离与浓缩。

切向流超滤系统系统主要由四大组件构成:

1.超滤膜组件:包括平板膜、中空纤维膜或螺旋卷式膜,膜材质多为聚醚砜(PES)、再生纤维素(RC)或聚偏氟乙烯(PVDF),截留分子量(MWCO)从1 kDa到1000 kDa不等;

2.泵系统:通常采用蠕动泵或离心泵,提供稳定流速;

3.压力与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控跨膜压(TMP)、通量和循环流速;

4.收集容器与管路系统:用于进料、浓缩液(Retentate)和渗透液(Permeate)的收集与控制。

核心优势:高效、温和、可放大

与传统死端过滤相比,切向流超滤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1.抗污染能力强,通量稳定

由于液体平行冲刷膜面,有效减少了大分子在膜表面的沉积和堵塞(浓差极化),可长时间维持高透过通量,特别适用于高蛋白浓度或复杂基质样品的处理。

2.高回收率与高活性保持

操作过程温和,无剧烈剪切或高温,能最大限度保护蛋白质、抗体、质粒DNA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回收率通常可达95%以上。

3.多功能集成:浓缩、脱盐、换液一步完成

通过连续添加缓冲液进行“透析”(Diafiltration),可在浓缩的同时去除小分子杂质(如盐离子、醇类、去垢剂),实现缓冲液置换,替代耗时的离心超滤或透析袋方法。

4.易于放大与工艺集成

TFF具有良好的线性放大特性,实验室小试工艺可直接放大至中试或生产规模,广泛应用于单克隆抗体、疫苗、外泌体、mRNA药物的下游纯化流程。

主要应用领域:

-生物制药:用于单抗(mAb)收获液的浓缩与超滤透析(UF/DF),去除宿主蛋白、DNA和内毒素;

-疫苗生产:对病毒颗粒进行浓缩与纯化,提高抗原回收率;

-基因治疗:分离与浓缩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等载体;

-蛋白质组学:快速脱盐或缓冲液置换,便于后续质谱分析;

-乳品与酶制剂工业:牛奶蛋白浓缩、乳清回收、工业酶制剂提纯;

-环境与水处理: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与富集。

操作模式与工艺优化

TFF主要有两种操作模式:

-浓缩模式(Concentration Mode):持续移除渗透液,提高目标分子浓度;

-透析模式(Diafiltration Mode):在达到目标浓度后,持续加入新鲜缓冲液并排出渗透液,实现小分子置换。

为优化性能,需合理控制跨膜压、切向流速、温度和pH值,避免膜压实或剪切损伤。现代系统常配备自动化控制软件,实现参数实时监控、通量曲线分析和终点判断,提升工艺稳健性。

切向流超滤系统不仅是实验室中的高效工具,更是现代生物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它以“流动的力量”克服了传统过滤的局限,实现了大分子溶液的高效、温和、规模化处理。在生命科学不断突破的今天,这一“分子筛”技术将继续为新药研发、精准医疗和生物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生物产业迈向更高效率与更高质量的新时代。